熱門關鍵詞: ELISA試劑盒 - 大鼠ELISA試劑盒- 小鼠ELISA試劑盒
全國統一客服熱線:
0755-28715175
鼻咽癌(NPC)作為與EB病毒(EBV)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,呈現出獨特的"免疫悖論":盡管腫瘤微環(huán)境中存在大量細胞毒性CD8+T細胞浸潤,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失敗率高達70-80%。這種矛盾現象背后隱藏著EBV操縱宿主免疫系統的精妙機制,成為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。
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Gerard J. Nuovo、Esmerina Tili和Carlo M. Croce團隊在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》發(fā)表的研究,首次系統揭示了EBV通過上調miR-155同時抑制ICOSL(Inducible T-cell costimulator ligand)和MHC-I(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)的雙重免疫逃逸機制。研究人員采用9例EBV陽性NPC臨床樣本,通過多色熒光原位雜交(ISH)和免疫組織化學(IHC)技術,結合共定位分析,發(fā)現EBV感染的癌細胞特異性高表達miR-155與PDL1,卻顯著缺失ICOSL和MHC-I表達。
關鍵實驗技術:研究團隊主要采用:1)原位雜交檢測EBER-1/2和miR-155共表達;2)免疫組化分析ICOSL、MHC-I、PDL1和CD3/ICOS的蛋白定位;3)多色熒光共定位技術驗證分子相互作用。樣本來源于Folio Biosciences的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活檢組織。
EBV誘導miR-155特異性表達于癌細胞
通過雙色ISH技術,研究發(fā)現所有9例NPC標本中,EBER-1/2陽性癌細胞(熒光綠)與miR-155(熒光藍)呈現完全共定位(熒光黃),而周圍單核細胞和正常上皮均不表達miR-155。
免疫識別關鍵分子丟失
與相鄰正常鼻咽組織(MHC-I強陽性)形成鮮明對比,EBER-1/2陽性癌細胞幾乎完全缺失MHC-I(熒光紅)和ICOSL表達。
與此同時,這些細胞卻高表達PDL1(熒光紅),與EBER-1/2(熒光綠)共定位形成熒光黃信號。
"挫敗T細胞"現象
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中,CD3+
T細胞(熒光紅)普遍表達ICOS(熒光綠),形成顯著共定位(熒光黃)。
結論與意義
該研究揭示EBV通過miR-155同時抑制ICOSL和MHC-I的"雙靶點抑制"策略,即使面對大量浸潤的細胞毒性T細胞,腫瘤細胞仍能實現免疫逃逸。這一發(fā)現解釋了為何PD1/PDL1抑制劑在NPC中療效有限——單純的檢查點阻斷無法解決抗原提呈(MHC-I)和共刺激信號(ICOSL)的雙重缺陷。研究提出了聯合靶向治療的新思路:通過抑制miR-155恢復ICOSL和MHC-I表達,可能重新激活"挫敗T細胞"的殺傷功能。
該工作不僅為NPC免疫治療抵抗提供了機制解釋,更揭示了病毒相關腫瘤中miRNA介導的免疫調控網絡復雜性。鑒于miR-155在抗病毒和抗腫瘤免疫中的雙重作用,研究強調需要開發(fā)時空特異性調控策略,為EBV相關惡性腫瘤的精準免疫治療奠定理論基礎。(子科生物報道)
0755-28715175/33164177
粵公網安備 44030902000304號